党史中的粮食大事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1年

 

目   录

 

奠定粮食制度基础(1949-1956) 1

 

探索粮食发展道路(1957-1976) 6

 

掀开粮食崭新篇章(1977-1993) 9

 

践行粮食安全承诺(1993-2012) 12

 

新时代粮食发展新篇章2012-至今) 14

 

习近平总书记谈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 15

 

党史中的粮食大事记

 

粮食始终是维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首要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饥饿的威胁,真正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即便是在近年来国际上粮食危机频发、粮食价格上涨,1亿多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的流行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严重局势下,中国人民仍能平静安稳、泰然处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炫丽华章。

奠定粮食制度基础(1949-1956)

1950年中央贸易部召开中国粮食公司成立会议,确定粮食公司的职权是掌握全国粮食经营。1952年9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成立,统一负责全国粮食征购和供应工作,管理全国粮食流通采买等事务,全国的粮食自此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粮食征收和流通开始逐步走上正规化的渠道,健全和完善的粮食管理机构和制度由此建立起来。

公粮征收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粮食的控制中,公粮征收是重要来源。公粮征收以农业税的形式纳入国库。征收国家公粮的税则和税率,统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农村余粮实行计划收购,对城市人口和农村缺粮地区实行计划供应。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2月5日 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一九五O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

●1949年12月8日一20日 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生产会议口会议。确定1950年的农业生产方针是以恢复为主,农业生产的中心放在增产粮食、棉花上,计划1950年增产粮食100. 8亿斤,皮棉477万担。为了完成增产计划,会议建议采取组织劳动互助,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繁殖耕畜、家畜,兴修水利,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推广优良品种,修补农具,扩大耕地面积,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等具体措施。

●1949年12月22日 财政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粮食会议。会议讨论公粮管理与调度计划,决定除军粮和其他必要的支拨外,公粮的其余部分交中央贸易部调剂市场。

●1950年2月28日 政务院发布《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征收公粮的指示》。

●1950年3月1日 中国粮食公司在北京成立。

●1950年5月30日 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0年新解放区夏征公粮的决定》,对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新解放区的夏季公粮征收政策作了具体规定。

●1951年2月2日 政务院通过《关于一九五一年农林生产的决定》。决定要求,在 1950年的基础上全国增产粮食7. 1% 。

●1952年9月16 —21日 中央粮食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主要解决原 财政部粮食管理总局和贸易部中国粮食公司两个系统的机构合并问题,并研究粮食部门的任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等问题。

●1953年2月27日中财委发出《关于当前粮食问题的指示》。指示分析了部分地区 粮食脱销的原因,提出粮食工作主要任务是稳定粮价,保证供应,并贯彻经济核 算原则,要求各地加强粮食收购工作,查清库存,组织调运和加工。

●1953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指示明确指出:目前及今后,在一定时期内,粮食方面的基本形势是,一方面国家经济建设在各方面开展,城市、工矿区、经济作物区和畜牧区的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粮食 的生产,仍然是建筑在分散的使用旧工具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量在一个相当 时期内还不可能有飞跃的提高。

●1953年9月25日 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收购粮食问题的宣传指示》。指示提出应着重宣传国家必须掌握粮食、统一调剂供应的道理,宣传农业税收、粮食收购 和价格等政策.

●1953年9月一10月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了一份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提纲。

●1953年10月10日 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作《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陈云提出了八种办法:又征又配;只配不征;只征不配;原封不动;临渴掘井;动员认购;合同预购;各行其是。权衡利弊,陈云说,看来只能实行第一种,又征又配,就是农村征购,城市配给口其他的办法都不可行。陈云还阐述了如何征购和配给的具体作法问题。最后他说:我们要在农村中釆取征购粮食的办法,在城镇中釆取配售粮食的办法,名称可以叫作“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中央决定:(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二)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三)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管制,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

(四)实行在中央统一管理之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口

    ●1955年2月6日一26日 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集中研究农村情况和国家粮食问题,决定实行粮食的“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对油脂、会议提出了“多产多得,增长多留”的方针。

    ●1955年6月14 日—24日 中央召开全国粮食工作会议,总结1954年度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确定1955年方针、任务,制定了粮食工作的办法、制度,李先念作了会议报告和会议总结。

   ●1955年7月21日 陈云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关于粮食的统购统销问题》的发言,分析了中国粮食问题的实质,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方法和步骤。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 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决定是从粮食分配方面调节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产销关系的重要步骤。

●1956年2月25日一3月14日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讨论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粮食规划纲要草案,并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全面改善管理,推行经济核算等。

●1956年6月 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在北京成立。

●1956年7月13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5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统购统销的规定》。

●1956年11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粮食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为了保证完成1956至1957年度粮食征购任务,必须在粮食“三定”的基础,认真贯彻在丰收地区酌量增购的原则。

探索粮食发展道路(1957-1976)

这一阶段历经了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党和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和做好粮食工作的措施,应对粮食危机局面,战胜粮食困难。研究制订《农业六十条》,把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和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进一步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为稳定农民负担,国家试行粮食征购“一定三年”,自1971年开始更延长到“一定五年”并实行超购超奖政策,使农民在粮食征购问题上吃“定心丸”,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行粮食管理上的“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四统一”管理体制。还努力探索改变南粮北调的局面,进行杂交水稻的研制和初步推广等。

●1957年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讨论1957年度粮、油购销、 调运、增产节约、体制等问题。会议期间,李先念作了关于粮食购销、调拨和增 产节约冋题的报告。

●1957年中共中央召开粮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由于1956—1957年度粮食收支发生35亿公斤差额,7月收支仍然不能平衡,造成夏秋两季粮食紧张, 国家与农民关系紧张。会议着重研究了 1957—1958年度粮食征购问题,主要是秋粮征购和粮食销售的有关政策和收支计划。

●1958年7月18日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长会议,讨论1958年增产粮食的分配、储备建仓、薯类安排、购销计划等问题。

●1959年1月2日 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研究1959年农业生产和劳动力 安排问题口会议提出1959年粮食产量要争取达到13000亿斤,比八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指标还高出2500亿斤。

●1959年7月31日 中共中央发岀《关于粮食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粮食问题是 关系六亿多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并强调鼓足干劲、多产粮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

●1960年2月25 日—3月5日 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会议确定I960年粮食工作方针和以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为中心的十项任务。

●1960年7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黔阳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次年,因用该稻株所产种子培育之后代发生“分离”现象而认其为 一天然杂交稻株,从而萌生研究杂交水稻、增产粮食、以救民饥的意念。自此, 袁隆平开始了至今长达半个世纪的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历程。

●1965年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稳定农民粮食负担,下苦功夫,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提出了稳定农民粮食负担的具体要求,明确了粮食征购的方针政策,规定了粮食征购“一定三年”的具体办法。

●1965年1月28日 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主要研究粮食部门如何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和第三个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方针问题。4月,又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讨论有关加强粮油保管、杜绝粮油损失,狠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等问题。

●1968年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稳定农民粮食负担一定三年政策,在一九六八年延用一年的通知》。

●1971年8月21日 中央决定实行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的政策。从1965年开始, 连续六年实行了粮食征购一定三年的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五年政策之后,中央规定,将1971年 至1975年的粮食征购基数调整为765. 5亿斤,比现行的726亿斤增加39.5亿斤。各省、市、自治区向下分配任务时,允许在此基础上再增加5%左右的机动数,用以调剂受灾减免需要,保证完成中央计划。丰收的地区,可以通过协商向社队超购一部分粮食,超购加价幅度不得高于统购牌价的30% 。

●1971年10月26日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培育、推广杂交高粱和杂交玉米获得显著成就。据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不完全统计,杂交高粱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 2280万亩,占全国高粱总种植面积的1/5左右口据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不完全统计,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为6720万亩,占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左右。

●1972年12月10日 中央在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 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中央转发国务院粮食报告时指出, 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更加具体化了。报 告对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和挖库存"窟窿”16亿斤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粮食库存的建议。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80年五年间,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两亿五千多万亩,增产粮食二百六十多亿斤,平均每亩一般比其他良种增产100斤以上。

掀开粮食崭新篇章(1977-1993)

这一阶段农村改革历经了从分组作业、联产计酬到包产到组,再到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不平凡历程。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成为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发挥的第二次伟大转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连年攀升,粮食形势迅速变化。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大关,1985年国家取消了粮食统购。199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九千亿大关,当年国家取消了粮食统销,全国粮食放开,结束了长达40年的粮食统销的历史,使用了近40年之久的粮票退出粮食流通领域。

●1978年12月18 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全会讨论了农业问题,决定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口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会对缩小工农产品交换差价的问题作出了具休规定:一是从1979年夏粮上市时 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二是农业机械一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等农用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基础 1979年和1980年降低10%〜15% 。

●1979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给各地方农村社队试行。

●1979年3月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议上,党史的中央主要领导华国锋经过调查研究主动提出深山、偏僻地区的独门独户实行包产到户,也应当允许。他还同意这次《座谈会议纪要》中关于对已搞包产到户的不批判、不斗争、不强制的规定。

●1980年1月11日至2月2日召开的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围绕包产到户到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又开展了激烈争论。

●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讲同月召开的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以中共中央75号文件下发各地贯彻执行。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是依存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

●1980年10月10日一29日 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会议。会议协商1980年度粮、油 的购、销,调拨计划,讨论有关调减粮食征购基数、粮油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等问题。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明确包干到户上的社会主义的“户口”。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高度评价:确认其是“党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等。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将土地承包期由3年延长到15年,后又再延长30年。

●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的粮食,国家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从而结束了长达32年的粮食统购的历史。

●1985—1988年粮食生产出现徘徊波动局面后,全党大抓粮食,釆取有效措施, 扭转粮食徘徊局面,保证粮食稳定增长。后又改合同定购为国家定购,明确规定完成国家定购是农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又逐步理顺价格,合同定购价格微调,即 1991年和1992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了冻结26年之久的粮食销价,实行购销同价,1992年适当上调粮食定购价格。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四年粮食丰收,1993年粮食总产量过了九千亿斤大关,国家于当年取消统销,全国粮食放开。从而又结束了长达40年的粮食统销的历史。使用了近40年之久的粮票也随之退出了粮食流通领域。

●1990年成立了国家粮食储备局,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1991年提出实行中央、地方、集体、农户多级粮食储备制度。

 

践行粮食安全承诺(1993-2012)

这一阶段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1994年调高粮食收购保护价;1996年提高粮食订购价格,同时控制农资价格;1997年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重大举措;1998年实行“四分开一完善”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20世纪初出现四年徘徊,国家采取了大量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措施。2000年在安徽进行税费改革试点;2004年起逐步减低农业税;2006年结束了中国农民交粮纳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自1999年后再次突破一万亿大关。

●1993年年底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家1994年先后在专储粮库中抛售了四百亿斤专储粮,平抑了市场粮食价格。

●1995年中央又提出改进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逐步完善国家战略性储备与市场调节性储备的制度,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分开管理,仓储多建销区,形成吞吐及时、调节自如的粮食储备体系,防止买粮难和“卖粮难”。

●1997年扩大专储粮收购任务,1998年实现储备与经营分开,形成较为完备的粮储体系。

●2003年颁布《中央储备粮食管理条例》,规定三严格两确保: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2004年国家开始建立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 2004年至2007年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自1999年后再次突破一万亿斤大关, 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粮食较大幅度的增产。

●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又规定要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力度。加强科技投入,超级杂交水稻等粮食的科研与推广也取得巨大成功。

●2008年11月我国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保障我国粮食 安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主要政策和措施,都作了系统的阐述、深刻的分析和明确的规定。规定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不低于395公斤的目标。

●2009年11月国家又颁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分析了我国粮食供需面临的形势,规定了明确的粮食增产目 标,估计了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粮食增产的措施和技术路线。

 

新时代粮食发展新篇章(2012-至今)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连年丰收,有效供给增加,粮食仓满库盈,市场供应稳定。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900斤,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粮”不仅成为兴国安邦的“压舱石”,更为中国这艘巨轮扬帆出海提供了不竭动力。2021年国家成立乡村振兴局,新时代粮食发展未来前途光明,粮食工作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谈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

1.来到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拔起一棵稻苗察看分蘖情况,夸奖“很壮实”。听说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负责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亿亩以上,总书记说,您辛苦了,感谢你们作的贡献,希望继续努力。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2013年7月在湖北调研时的讲话

2.在沈阳机床集团,看到企业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习近平说,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2013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3.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4.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

5.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6.习近平说,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吃不饱、饿肚子的记忆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在学校住校,吃的也是很差的,晚上只能喝汤,叫做“保证七分饱”。“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到农村插队,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星子,真是“三月不知肉味”。那年冬天,家里寄来几块钱,我和同窑洞居住的同学买了几斤石槽子里冷冻的猪肉,回来还没烧就把肉切成片吃,那味道真是鲜美!后来我们说别再吃了,再吃就没得煮了。这种穷日子我们都是经历过的。

习近平说,总体看,我们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习近平强调,近年来,国家粮库里出的案子不少,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7.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要统一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8.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据各地基础和条件发展,确定合理的耕地经营规模加以引导,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农情。——2014年9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讲话

9.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2015年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讲话

10.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015年5月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1.习近平来到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习近平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叮嘱他们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他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12.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6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3.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2016年04月在主持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话

14.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在此基础上,要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要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2016年05月在考察黑龙江时讲话

  15.习近平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2017年04月在考察广西时的讲话

16.粮食是基础,要确保粮食安全,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能有丝毫含糊,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世界粮食贸易量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全卖给我们也不够。现在粮食多了,余粮可以吃一年两年,多了怎么办?要解决仓储和国家补贴的问题。其实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粮食安全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国际贸易只是品种调剂。要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8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7.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粮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18.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19.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大局压力。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深一点,远一点。要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

——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20.在一楼展示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习近平逐一察看,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2018年9月在东北三省考察时的讲话

21.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我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尽管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裕,有些品种甚至供过于求,但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并不固稳,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结构,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不出问题。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要完善稻谷收购政策。——201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2019年3月在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23.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19年5月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的讲话

24.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9年9月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

25.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确诊病例增多、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等引发群众恐慌,带来次生“灾害”。要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采取措施保证运送生活必需品的车辆顺利通行。要做好煤电油气重点供应,保障居民用能需求。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2020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26.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2020年02月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2020年04月在陕西考察时讲话

28.要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20年05月在山西考察时讲话

29.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关键就看秋粮了。今年灾害不少,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粮食是基础啊!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争取秋粮有好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07月在吉林考察时讲话

30.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20年08月在安徽考察时讲话

31.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09月在湖南考察时讲话

32.要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2020年11月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33.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020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4.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2020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网站首页    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故事    党史中的粮食大事记
发布时间:2021-06-02 16:00